当前位置:黄金屋小说>游戏竞技>回头万里> 第五十七节 走马章台还举首(十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节 走马章台还举首(十五)(2 / 2)

十、开国伯。食邑七百户以上,封伯


十一、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以上,封子


十二、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以上,封男


有了封爵,就有了俸禄和皇家册封的土地,靠这些来保障一家人生计无忧,貌似是有保障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有二:


一是宗室的爵位并不是世世代代承袭不变的。这天下的爵位分三种,一种是子孙不能继承的,在大宋朝册中对文武百官封出的大多数爵位都属于此类。如岳飞因高功而追封鄂王,但只是对他个人而言。岳英等子孙是不能承袭这个王爵的;第二种是可以世袭,且世袭不变的。这个在全大宋朝只有两家,一个是国宾柴氏。大宋朝赵家的皇位是从柴家处夺来的,当初宋太祖只是周朝的一个臣子,趁着周世宗柴荣去世,陈桥兵变夺了柴家孤儿寡母的皇位,改周为宋。因为对柴家有愧,也为了不让天下人骂他,所以把柴家封为“周国公”,并且这一爵位子子孙孙世袭不变;另一个有这特权的是“衍圣公”孔家,作为圣人先师孔子的后代,他们有奉祀孔圣人香火的神圣职责,所以为了拢络天下读书人,历代皇帝都把孔子的直系后人进行加封。宋代号称“与士大夫共天下”,那自然就对孔子的后人更加礼遇了。所以,孔子的后代同样可以世袭公爵的爵位而累世不变。


世间除此两家,再无分店可享受爵位“世袭罔替”的殊荣!


即便你是皇帝的本家赵氏宗室子弟也不行!


其实宋代对于皇族的封爵也控制的很严格:根据宋太祖的规定,皇子与皇弟的亲兄弟可封为亲王,但实际上自宋神宗时开始,很多皇子一开始都只是封作国公的公爵这一级,然后再慢慢晋升为郡王。


而按规定亲王之子为嗣王,大宋朝嗣王之子为郡王。但这一规定形同虚设。与唐代宗室的王位可以世袭不变的制度不同,宋代的王爵是只及其身,不管你是亲王还是郡王,其过世后,只是从子孙中选一位最年长者封为国公或郡公这两级公爵,然后才能慢慢找机会晋成郡王。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亲王之子都有这种机会的,能晋升为郡王只是其中的不足六成左右,而能晋升为嗣王的就更少了,全大宋不超过十家。


所以说,即便是皇族的王公贵族,在继续爵位时也只能降级来继承。每继承一世,就降上一两级,这样不用几世下来,很多宗室的爵位就都没了,最后,只能靠皇恩余荫进入官场,获得一个叫“环卫军”的小官,然后和其他官员一样排资历,积政绩,考功核能,才能一级一级的升迁。绝大多数的宗室环卫官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勉强升个三五级罢了。


二是能沾封爵的光的人都只是宗室子弟中的极少数人罢了。相对于这些可以获得爵位继承或承荫入仕的宗室子弟来说,他们的兄弟们就更惨了。必竟,每一世只有一人可以有机会继承,其余的兄弟们就只能捞着一个“大宋宗室”的虚名罢了。


可是虚名又填不饱肚子不是?那要想有有官爵俸禄,就只有一条途径可以走,那就是和全天下普通的读书人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功名,然后再选官、升官。


可你让宗室们读书不难,但获得功名就要凭真功夫了,大宋两百余年来,能通过科举之路而步入仕途的人不是没有,但却极少。礼部官员在评卷子时都是封好的,没人知道某份卷子是寒门子弟作答还是宗室子弟作答。而就算是考中了功名作了个八品县令,将来届满考功时,吏部也绝不会因为你姓个“赵”就给个额外加分或帮你升迁。大宋朝对这一点还是控制的很严格的,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大夫集团,都不允许宗室子弟随意扰乱政权。


能像赵汝愚这样通过科举,并一路干到宰相的,只能说是个异数。大宋两百多年来万余宗室子弟中只出过这么一号人物。


那么其他那些占宗室人数绝大多数,可既无爵位,又无官职的宗室子弟们怎么办?他们一样要生存,一样要养活老婆孩子,内府虽也会每月发点钱粮,但其实只是很少的一点,只够每个人自己饿不死罢了。


而且,他们还是皇帝的本族,生活的寒酸的话不仅会让人笑话,连他们自己都受不了。于是,有些宗室会偷偷的经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做生意的天赋的,这其中做生意赔本,让债主堵在家门口叫骂的也大有人在。


有些宗室人家甚至穷寒到只能不断的变卖祖产,帮人做工、甚至是卖女卖妻来维持生计。


宗室们生活的清苦,作为本家的皇帝虽想帮忙,但却是碍于国政制度而只能偶尔从自己的内库中拿出点钱孥来接济个几家。但天下宗室那么多,就算皇帝乐善好施,又哪里接济的过来?


至宋徽宗皇帝之时,这位聪明的皇帝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盐业利厚,又是官营,所以便尽量的把那些环卫官调到江南盐业相关的一些职位上去,而那些和朝庭联合售盐的生意,也都尽量交给一些宗室子弟出身的商家去做。这样,凭借攀附在盐业这一重大经济命脉上,众多的宗室子弟才能保证一家温暖或小小的体面。


原本皇帝的意思只是看到这个生意好赚钱,所以就尽量多照顾点亲戚们来做。但越是好赚的生意,越是有人会贪心不足,所以很多的宗室子弟们一开始还循规蹈矩,但久了就会难免有偷偷的渎职贪污或投机炒卖之类的行为。


宋徽宗之时,奸相蔡京为了讨好皇帝,所以对这一现象故意视而不见。然后就是靖康之耻,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打之下东奔西跑,自保皇位尚且不及,哪会有心思来得罪宗室同族啊。就连宋孝宗这位南宋历史上评价极高的明君,也只是对个别污职或贪污过份宗室子弟进行了一些小敲打,而并没有忍心大范围的清理这些借盐维生的宗室们。而太上皇又是个不问朝政的人,所以宗室子弟把持大宋盐业、投机炒卖的历史至今已有五十余年之久了。


皇帝们一直不闻不问,大臣们也就装聋作哑,大宋朝向来富庶,也不缺这点“供养”宗室的盐业钱。何况,大宋朝五十多年来的主要矛盾从来都不是治理宗室或整治盐业,而是如何在金兵的逼人锋芒下求生图存,所以,谁会把目光往治盐的宗室们身上瞄啊。


皇帝也是人,你把他的亲戚们都给逼的没了活路,难道你就会有好果子吃了?


请收藏:https://m.hjwy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